作者作为股权投资从业者,本文主要从公募股权众筹的行业特性上进行论述其必然的持久性。
需要说明的是,作者在股权众筹上进行了新的分类。把私募股权众筹划归到私募股权基金类别。公募股权众筹是证券业在互联网环境中分化发展起来的,公募股权众筹属于证券业的新’物种’,属于新品类,应该分化出一个新的子品类,故此把私募股权众筹划归到基金类别。
一 、公募股权众筹特性:
1、公开
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只有公开才能接受社会监督和行业监管。投资者会像逛淘宝商城一样进行公募股权众筹投资,合规性交给监管机构,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来进行监管中介机构。
2、小额
例如项目融资额为一千万元人民币,规定投资人的最高投资额为一万元人民币,需要有一千位股东,这已经超越了公司法规定的法定200人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项目失败,一万元对于投资者来说也不会造成家庭破裂和局部的社会动荡,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愿的过程。只要全程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公开披露信息。那问题就来了,如何管理这一千人股东团队,需要一个监事会出面成立一个公司治理委员会,看是否按照监管机构要求及时公开披露信息。并及时沟通反馈股东和项目经营团队信息。所以说小额可取、可操作。项目方融资额也要写明以分散化为主。充分发挥大众股东的参与性,这也符合公募特性,就是要广泛性。充分发挥股东的’六个身份’的作用。发挥群众的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一个正反馈循环。有利于持续性繁荣实体经济。
(六个身份:①财务投资人②第一用户③宣传员④调研员⑤销售员⑥监督者)
3、豁免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改革已经进入到新的深度,现实的矛盾就应该用符合实际情况的办法来解决。绝不能搞一刀切。法无禁止即可为是对从业者而言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对监管者而言的,两者是矛盾的,对于监管者唯一要做的是要指明方向和执行严格监管程序,制定项目披露标准,只要程序合规合法项目就合法,至于投资盈利和亏损交给投资者自己来判断,中介机构只起到信息提供者的作用。而且是充分披露信息和公开透明项目信息。项目如果信息披露不及时,那么就要严惩,作者建议应该以保护中小投资人的利益为核心,违法监管规定的,处以2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或者终生监禁。筑起违法成本真正高压线,直接用严刑峻法管住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只有像农民种地那样,种地之前先打垄,先建沟渠,才能长出好庄稼,才能丰收。首要任务是要画好法纪图,只有先建沟渠的监管规则才是好的监管规则。之后就是实施监管规则,对于超过公司法规定的200人限制,可以允许豁免报告,这已经取得共识,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已经按照监管机构的法律法规文件及时公开披露信息。不存在内幕交易和违法操作。
项目披露文件应该按照招股说明书格式进行信息披露。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规则经济,不是门槛经济,现在有很多观点支持对中介机构设立门槛。对于这样的观点作者是持反对意见的。这就好比爹没有出息,指望儿子有出息一样,如果设立第三方平台的门槛就能保证不违法,不内幕交易吗?!显然是不成立的,只有首先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管体系,不论谁来做中介机构,就按照这个监管体系做。如果设定门槛一定会出现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检验一个监管体系是不是好的体系,不是中介机构说了算,不是项目方说了算。更不是监管当局说了算,是广大的投资者,’人民群众’说了算。投资者会用脚投票。一旦法制化的监管体系建立后,任何人都可以成立中介机构从事公募股权众筹业务。只要你按照监管体系披露信息就可以。盈亏与否就全部交给投资者与项目方。如果项目方恶意或者存在欺诈行为同样也是严刑峻法规则。作者相信一旦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建立并实施,一定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豁免是制度要求,是监管体系的要求,监管机构唯一的职务就是裁判员。禁止做运动员。
4、大众参与为主要特性。
这是股权众筹最有魅力的地方,公募股权众筹是最底层的,服务群体和服务人数最广。服务项目周期最持久。
如图2所示是资本类型与资本结构关系图,主要说明公募股权众筹是可大众参与的普惠金融形式。是有群众基础的。
从图2 可以看出公募股权众筹涉及人群最广,但是又服务种子期,正好是实施藏富于民的最好方式。
第一,发展股权众筹是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债权是要还的,主要解决的是经营性的问题,而股权合伙制是不用还的,体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主要解决的是原创性的创新创业的问题。
第二,以前一个人想创业都是熟人圈子融资。有的靠家人,朋友。现在有了公募股权众筹可以邀请陌生人来合伙做一件事。这就变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依靠人民的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有利于激活社会生产关系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并且所投资的项目都是服务于实体经济,避免了现在债权投资和金融理财产品的空转现象。大大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其实,实体经济才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虚拟经济主要起到调节资源效率作用。
二 、作者认为公募股权众筹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公募股权众筹是国家服务和繁荣实体经济重要的金融手段。
2、公募股权众筹增加了创业者(团队)多元化融资渠道。走向’合伙人+众筹’模式。
3、满足家庭资产配置多元化的需要。实现藏富于民的目标。
调动社会积极性,投资者在这里有”六个身份”,第一是财务投资人(施肥的人),投入资金获取资本增值,第二是(第一用户)由于自身有这样的需求可能就投资了这样的项目;第三是宣传员,半岛平台,(中国)官方网站要重新定义公司,现在是社群经济时代,员工和客户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第四是需求提出者(调研员),众多的有共同需求的人集合到一起共同发起一个共性需求,就可以立项,然后组建一个团队进行实施。第五是销售员。半岛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私人项目化管理的时代每个人会参与到不同的项目中,但是在每个项目中承担的角色是不同的,这样每个人就最大化的发挥除资金以外的效能。参与到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自己用的好,可以分享给伙伴,如果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系统会自动提取利润分成到指定账户。第六是监督者的身份,因为公开,因为小额,致使项目每一步都会受到监督,监督依据是监管机构的法律文件,不会干扰到项目团队的正常运营。最后项目团队目标就是使股权权益最大化。最后就形成了一个哑铃型的结构。一端是大众投资人,一端是市场,中间是项目团队。
4、公募股权众筹,让创业者重新定义了公司,打破了员工与用户的界限。通过互动的形式,用户可以参与到项目中来。
三、 风险规避
既然公募股权众筹有诸多特性和作用。那么在实际的操作中如何规避风险,作者有几点建议
1、公募股权众筹适合做种子期的项目,可问题来了。什么样的种子期项目值得投资呢。作者建议是投资的项目一定是聚焦到一个能开创并主导一个品类的项目上来。要投资分化成新品类的项目。这就涉及到项目定位的问题。选择项目唯一的标准就是,你是品类中的第一个做的。网络时代具有天然的垄断性,互联网上的竞争与现实世界中的实体零售界竞争不同。在现实世界中,每个品类都趋向于由两个品牌主导,而在互联网世界,每个品类都趋向于被一个品牌所主导 。
第二个进入就有护城河。创业项目抛弃以顾客为导向的原则选择项目,转向以竞争为导向的原则选择项目。在竞争环境中只有第一名才能活得更好更久。因为在用户的心智中第一个是代表权威,代表品类领导者。选择项目就是选择用户心智的第一的位置,如果不是第一的位置就不要选择。任何行业到最后都会形成两家企业垄断这个市场,种子期的项目有一个好处就是一开始就能做到开创一个新品类,市场上用户是依据品类来思考,依据品牌来选择。品牌的背后是品类。
一开始的项目要聚焦到一个产品,一个细分品类。一个市场,形成专家品牌后,适时推出第二品牌。禁止做品牌延伸,那样会稀释掉品牌的溢价空间和品牌影响力。比如最近的格力,在用户心智中格力代表空调。而且是空调的代名词。你和别人说。我去买个格力。人们会知道你要买一个空调。现在情况是,格力做手机了,这就稀释了格力的品牌。你说我去买个格力,人们会疑问,你是买空调还是手机。这就是品牌延伸带来的危害。所以现在格力很危险,要立即停止格力手机的研发,全部投入到空调业务当中来,因为格力只代表空调这一个品类。如果董明珠要推出手机,那么可以采用推出第二品牌的战略。而且要聚焦到占有一个词,这个词就是人们心智中的位置。就好比奔驰车代表’速度’,宝马车代表’驾驶的机器’,沃尔沃代表’安全’,如我要买一个安全的车,在人们心智中第一选择就是沃尔沃。因为沃尔沃品类选择就是安全。品牌必须聚焦。聚焦到一个分化的品类中。分化产生机会,进化增强竞争力。比如华为一直是通信行业进化的领导者。华为持续性的科技研发投入就说明了进化是增强竞争力的。
就好比公募股权众筹就是代表股权众筹这样一个品类。当人们提到股权众筹,第一反应是公募股权众筹,而且只代表一个品类,股权众筹品类就是公募股权众筹。不会出现私募股权众筹。这就是文章开始做分类的动机和目的。
2、收益分散,风险也就分散,大众参与看似会因其社会问题,但是所有的失败的风险都分散到很多人的身上,一旦发生项目失败,每个人只是损失了很小一部分。不会因其产生家庭破裂和社会动荡问题。
3、对于公募股权众筹的三方中介平台,不应该选择做通用综合类的平台,而应该选择做重度垂直类的中介平台。这样有共同需求的投资者和创业者都选择有共同兴趣的平台。这个平台也将成为代表这个行业的公募股权众筹品类的代名词。企业唯一的目的就是开创并主导一个品类。让品类成为品牌的代名词。
半岛平台,(中国)官方网站生活在一个由认知控制的世界里,头脑中的认知,决定了半岛平台,(中国)官方网站的行为。实际上任何情况下都只有专家型产品和高度聚焦的竞争者才是最后赢家!
公募股权众筹必将在中国持久繁荣。在国民经济中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