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给“一带一路”注入“金”动力

2016年8月29日

  “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推进落实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我国金融业从制定相关战略规划、完善机构和服务网络布局、推动重大项目信贷支持、开展业务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不断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

  优化业务布局 满足融资需求

  “进出口银行正深入研究和密切跟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和企业需求,加大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截至2015年末,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贷款余额超过5200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46%。”进出口银行有关负责人说。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和推进,对金融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说。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或加速阶段,对能源、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需求很大。郑之杰介绍说,国开行利用国开金融、中非基金等对外投资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产品的综合金融业务支持。截至2016年6月底,国开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支持项目超过600个,涉及能源、矿产、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园区、装备制造、农业、民生等领域,贷款余额超过1100亿美元。

  中国农业银行根据“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专门制定了实施意见,明确将“一带一路”相关农业国际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投资合作等作为重点支持领域;明确在境外机构建设、“走出去”客户拓展等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全方位满足“走出去”企业的境外金融需求。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一带一路”海外机构布局工作继续保持加速状态,除按计划积极推进一级机构筹设外,还着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已设机构国家新设二级机构,深耕当地市场、提升服务能力。

  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2015年底,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设立了56家一级分支机构。

  创新服务方式 助企业“走出去”

  近年来,国内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产品和机制,运用多元化渠道提升金融综合服务能力,为企业“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国开行以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创新为支撑点,为深化区域金融合作铺路搭桥。通过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开展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开发跨境支付信息系统等方式,积极助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累计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1300亿元,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280亿元,有力促进区域货币融通;发挥“投贷债租证”综合优势,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以更丰富的金融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

  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起设立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和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服务区域涉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这些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方式整合和撬动社会资金,为企业“走出去”铺路搭桥,为“一带一路”建设造血输血,成功帮助一批国内企业赴海外开展项目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直以来,新疆边贸企业出口中亚国家面临着货币兑换难、成本高及兑换速度慢的难题,这也成为阻碍企业“走出去”的一道坎。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积极推进中亚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优选毗邻中亚国家同业银行建立直接清算关系,进一步打通中亚小币种汇兑路径。

  “现在,我公司在农行开立了人民币对索莫尼交易账户,对方企业可以将索莫尼货币直接向我公司在农行的账户汇兑,不仅降低了费用,而且资金结算很快捷,极大解决了公司与塔吉克斯坦贸易的资金汇兑难题。”新疆立人禾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强高兴地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目前黄金消费量占全球的80%,而且世界黄金储备前100个国家中,有43个国家在该区域。兴业银行于2015年5月参与了由上海黄金交易所牵头,多家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丝绸之路黄金基金”,基金规划设立规模达1000亿元,将有力促进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国家黄金勘探领域进行技术输出和品牌输出,提升中国金的品牌影响力。

  同时,保险业采取针对性、差异化承保政策,满足企业的风险控制及融资需求。为履行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职责,自“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以来,中国信保迅速建立了专门工作体系,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7个专项规划的制定。2015年至2016年2月,中国信保累计承保“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出口和投资1266.7亿美元。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泰和集团(www.nightatthefa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