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声安: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能源电力消费增量主体

2019年12月3日

11月26日,“第五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论坛”在京召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郑声安指出,“十三五”前三年,可再生能源增量在全国能源、电力消费增量中分别占40%、38%,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转型中尚处于增量补充阶段,未来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主体,并为后期逐步实现增量全替代、存量替代做好过渡。

郑声安表示,当前,我国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但煤炭消费占比正在逐年下降,从2011年接近70%,下降到2018年约60%,与此同时,天然气核电、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则逐步提升,从2011年的不到15%,增长至2018年接近25%。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64亿千瓦,同比增长8.2%;其中,水电装机3.55亿千瓦(抽水蓄能2999万千瓦)、风电装机1.98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90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2116万千瓦,利用规模均居全球首位。郑声安指出,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开发利用成本持续下降,政策支持体系日益完善。

其中,风电和光伏成本降低尤为明显。据郑声安介绍,2018年陆上风电项目平均造价水平较2017年进一步降低,平均造价约7100元/千瓦,部分地区已低于6000元/千瓦;光伏发电产能持续扩大,规模化发展带动成本下降,平均造价约5100元/千瓦,同比下降15%,部分电站已低于4500元/千瓦。他进一步指出,过去十年间,风电、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分别下降了69%和88%,2018年,全球风电、光伏发电平准化度电成本已显著低于气电、核电和煤电。

不过,郑声安还表示,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多规合一的协同体系有待建立。他进一步解释道,当前,国土空间、生态红线、征地移民、环境保护、林业草原、海洋海事等政策要求日益严格,需要在严守生态土地政策的前提下,加强多规合一及行业管理衔接。此外,可再生能源补贴压力持续增加、提高可再生能源经济竞争力的制约因素依然较多、新能源发电自身不稳定特性带来的挑战、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仍面临挑战、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水平明显滞后,也是我国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发展面临的瓶颈。

“坚持优先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从增量补充迈向存量替代,”郑声安指出,按照减排承诺目标,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将分别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他进一步表示,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将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同时,要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协调,从补贴推动逐步转向动力内生,全面提升系统灵活性和适应性,推动多能互补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长效机制研究。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持续加速,郑声安预计,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9%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将达到32%左右。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50%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将达到70%左右。

来源(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作者(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泰和集团(www.nightatthefa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