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碳中和:如何推动能源变革?——院士专家共议中国能源低碳转型

2022年8月30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该如何打好这场攻坚战?

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加快建设能源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8月19日,“绿色低碳·能源变革”国际高端论坛在京召开。近20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学者、能源公司和行业协会专家代表,围绕全球及我国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分析机遇挑战,谋划战略布局,探索发展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论坛共分为“全球及中国能源低碳转型路径”主论坛,以及“油气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与科技创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与科技创新”“石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与科技创新”3个专题分论坛。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石油集团和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联合承办。

把握“立”与“破”:勇当能效“领跑者”

“双碳”目标下,能源行业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如何把握好能源领域“立”与“破”的关系,成为重要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戴厚良作题为《绿色低碳背景下的中国能源安全与发展战略》主旨演讲

“能源化工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处理好‘发展’与‘减碳’的关系至关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表示,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大变局下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至关重要。能源活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双碳”背景下谋划好能源发展战略、把握转型节奏。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能源领域推动科技创新、发挥支撑当前引领未来作用至关重要。

“在维护能源安全的同时,半岛平台,(中国)官方网站努力成为能效‘领跑者’。始终坚持先立后破,积极发展新能源,发挥新能源清洁化、可替代、自给丰富的优势,能源企业必须坚定不移树立起绿色低碳发展的鲜明导向。”戴厚良表示,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际著名的综合性能源与化工企业,中国石油秉持“绿色发展、奉献能源,为人民幸福赋新能”的价值追求,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谱写“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新篇章。着力增强油气供给,勇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着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努力成为世界一流高品质化工材料供应商。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勇当能源与化工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勇当推动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的“主力军”。

能源转型:须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前提

“能源转型比人们想象的更复杂且更具挑战性,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增加全球能源危机、经济衰退、社会动荡等风险。”国际知名能源学者,标普全球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表示,能源转型的根本目标是降低排放量,最终实现净零排放。管理碳排放是能源转型的关键,而石油和天然气将继续在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实现能源转型须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前提。”丹尼尔·耶金表示,中国对能源安全非常重视,中国石油也一直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供应安全与低碳息息相关,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能源安全,就不可能实现能源转型,因为在能源不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能源转型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展望未来,石油和天然气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油气行业应运用其强大的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全球能源转型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绿色低碳·能源变革”国际高端论坛现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表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实施节约提效、能源安全、非化石能源替代、资源循环利用、再电气化、固碳、数字化、国际合作八大战略,并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持续推进电气化和深度脱碳技术攻关、提高交通领域电气化、突破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制定碳移除行动方案、完善碳交易制度八大抓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技术赋能:石化行业正进入由大转强的关键期

多位专家指出,全球用能方式在低碳化推动下正在发生变革。那么,科技在减碳中的作用有多大?

杜祥琬认为,我国碳排放量基数大、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短,必须以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下的碳中和。健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联合体,鼓励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健全低碳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低碳能源数字化发展的数据中心。

“科技创新将为‘双碳’目标下的石化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在库提出,“双碳”背景下石化行业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油品需求结构调整变化、石化过程低碳化与电气化、多能互补与流程再造、石化产品高端化发展等。石化行业重要科技发展方向包括:发展分子炼油,突破重油加工、油转化、炼油产品高值化技术;开发绿色低碳化工,突破新反应新过程;发展高端化工材料,聚焦合成材料高性能化、高值化、可降解属性;发展节能新技术,突破节能降耗分离材料与工艺;发展循环化工,突破塑料循环利用、源头设计;开发二氧化碳技术,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开发绿氢、生物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推动绿氢炼化发展;发展人工智能,助力炼油和化工实现智能制造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孙龙德提出,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油气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仍将占主体能源地位,油气生产向绿色低碳发展,能源安全在油气转型发展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亟须围绕加快陆上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新一代大幅提高采收率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四大领域,加快推进智慧油气田技术、超级盆地多资源多能源绿色协同、新一代工程技术与装备、油气区二氧化碳捕集地质利用与埋存等核心技术创新。未来油气行业肩负能源安全保障、稳油增气和绿色低碳三大使命。

“绿色低碳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传统发展模式亟待转型升级,我国石化行业正进入由大转强的关键时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陈建峰说,推动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高质高效、低碳低耗为目标。要加大能效提升,推进生产过程减碳;要大力调整用能结构,推进产业源头减碳;要加大产品循环利用,推进市场消费减碳;要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产业末端减碳;要推进煤化工与关联产业融合多联产发展,降低碳排放。用创新科技切实推动石化绿色转型发展。

寻求最优解:低碳清洁化是大势

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传统能源探索新路径、寻求新突破、找到新场景的过程。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能源转型质量,缩短能源转型时间,促进区域能源协调发展,促进化石能源之间、新能源之间、化石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最佳组合,寻求“少用碳、少排碳、利用碳、不排碳和碳循环”路径的融合发展。

在清洁能源替代过程中,电力发展成为其中焦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表示,能源电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新型电力系统自身将成为零碳电力系统,从电力生产侧和能源消费侧两端发力推进能源转型,是支撑全社会高度电气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平台。新型电力系统电源结构优化要着力研究中长期用电需求,逐步提高新能源发电占比,丰富形态与功能,实现电力系统高度智慧化。

来源(国家能源局) 作者(国家能源局)

泰和集团(www.nightatthefa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