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商品贸易加速区域化,服务贸易正迎来新一轮全球化

2022年9月13日

新冠疫情引发供给冲击,既对全球化进程造成了沉重打击,也引发了全球化结构的深层变革。一方面,供应链瓶颈不可避免地造成商品贸易全球化的逆流;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加速进化则激发了服务贸易全球化的顺流。就中国而言,逆流带来挑战,顺流带来机遇,依托自身市场规模和数据要素禀赋,中国有能力、有机会在多个服务贸易领域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本文为程实接受《国际商报》采访内容。

新冠疫情引发供给冲击,既对全球化进程造成了沉重打击,也引发了全球化结构的深层变革。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指出, 一方面,供应链瓶颈不可避免地造成商品贸易全球化的逆流;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加速进化则激发了服务贸易全球化的顺流。“逆流带来挑战,顺流带来机遇” 程实认为,就中国而言,依托自身市场规模和数据要素禀赋,中国有能力、有机会在多个服务贸易领域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由“低速全球化” 向“加速区域化”方向演进

程实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已经严重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系统。由于疫情导致全球劳动力出现短缺, 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商品贸易价值链从生产、加工、物流到交付和零售各个环节均遭受了显著冲击。尽管供应链瓶颈较去年进一步得到修复,但在全球地缘危机的刺激下,供应链瓶颈的修复程度远未及市场预期迅速。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绝大多数遭受高通胀困扰的国家反复受到了来自耐用品的价格冲击,而耐用品通胀进一步渗透进入广泛的服务业价格。中长期来看,由于新冠和地缘风险带来的能源危机和地缘矛盾冲突加剧,全球商品贸易的“全球化”格局已经渐行渐远。

程实把当前全球货物贸易市场的新变化描述为“低速全球化”向“加速区域化”的贸易格局演进。原来通过各个国家的要素比较优势对商品进行不同国家间的分工协作已经演变成了各区域(以中、美、欧为核心)发展各自独立且相互竞争的价值链体系。

服务贸易将迎来新一轮全球化

程实分析,商品贸易的全球化格局已经放缓,但服务贸易全球化的机遇或许正在来临。具体来看,尽管疫情导致了全球餐饮和旅游等服务业遭受了严重的冲击,但根据Baldwin(2022)最新统计,除交通、旅游和餐饮,全球其他服务贸易(约占全球服务贸易的 60%)近年来呈现加速扩张势态。2020 年,商业服务在服务和商品贸易的占比已经攀升至 20%。从服务贸易的主要输出国来看,除美国、英国、爱尔兰、德国、荷兰、法国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该七国服务出口总值合计占全球服务贸易总出口比重约 50%)。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韩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国(如菲律宾、泰国、越南)的占比也在不断扩大。其中,2020 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已经攀升至5% (排在全球第 6 位)。从服务贸易所涵盖的范围来看,除了传统的交通运输和观光旅游,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服务占据的比例最大,其次为管理咨询服务,研发服务、广告设计等。服务贸易取代货物贸易在 08 年金融危机后快速扩张,主要得益于全球新一轮数字化革命。数字共享的核心是信息共享,而信息共享即是服务业的价值创造所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从感知领域向认知领域和交互创造进一步深入发展,能够看到未来全球服务贸易会因为数字技术进一步加快全球化。

中国可在多个服务贸易领域开拓优势

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的全球化,目前仍存在一些制度和技术壁垒需要进一步被突破。比如在中国,如何对进出口服务进行征税,是否需要区别中间服务和最终服务以清晰税制安排。

此外,程实表示,未来服务贸易需要依托数据在感知和创造层面破除更多的空间限制。例如,中国在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速的严峻现实面前,可能会看到更多来自新兴市场(如东南亚)的线上服务人员。如同过去15 年前大批从非洲来广州从事商品贸易海外劳动者,未来中国市场在合规调查,软件开发,文案设计,广告创意,住房服务,金融分析等诸多服贸领域,都将会吸引到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大量的线上初级办公人员。

反过来,坚持对外开放政策,扩展服务贸易, 让中国更多的服务业劳动者参与到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中,其本质上也是拓宽就业路径的一种方式。程实认为,随着中国在数字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中国市场依托自身制造业和商品贸易优势或可延伸并发展一批具有一定专业能力的服务贸易提供商。根据 Baldwin 和 Okubo (2022) 基于远程办公能力和自动化技术两个维度对全球服务贸易工作进行了分类评估,进一步结合中国当前的要素优势认为中国可以在以下服务贸易领域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如下表所示)。

来源(搜狐网) 作者(像熊一样的牛)

泰和集团(www.nightatthefa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