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国有大行是如何打造资产管理业务系统的

2015年8月18日

从资产管理业务系统建设来看,商业银行要着力打通产品(负债)渠道,扩大投资交易范围,实现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和清算账务处理等要求,达到现有业务向交易型业务转型的目的。

随着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的不断增长,金融需求的日趋多样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短短十年间经历了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资产管理行业呈现出“大资管”格局。目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均已初步构建了总行资产管理部(投资银行部)为主,理财业务与各资产管理类子公司的信托、基金、保险等业务相辅相成的大资产管理架构,并建立了与之适应的资产管理业务系统架构。未来从系统建设来看,应着力打通产品(负债)渠道,扩大投资交易范围,以实现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和清算账务处理等要求,达到现有业务向交易型业务转型的目的。

资产管理业务系统建立是业务转型升级必然要求

2014,中国金融改革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速,金融创新步伐显著加快,推动资产管理业务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

一是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呈现跨越式发展。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资产管理产品规模已达56.2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产品15.03万亿元、信托产品13.98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的资金规模10.20万亿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7.97万亿元、公募基金4.54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管理资产规模5.88万亿元。

二是监管改革持续释放促进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制度红利。2012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资产管理新政,包括开展银行资产管理计划和债权直接融资工具试点;放宽非银行金融机构设立和托管公募基金的限制;券商获准代销各类金融产品;允许期货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扩大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的受托资金来源等。监管改革深刻改变了中国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行业格局,各子行业相互交织,形成跨领域、跨行业竞争合作的“大资管”特征。

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脱媒的日益深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系统亟待完善:一方面,非标准债权资产占比逐步下降,债券等标准资产为核心的交易型业务模式,将成为资管业务配置的主要方式,通过资产交易实现风险的转移和价值的实现。标准资产为核心的交易离不开IT系统的支持。通过有效的IT系统才能实现资产交易的有效决策、顺畅执行和风险有效管理。

另一方面,随着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的不断增加,以及内外部需求的变化,对业务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对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有效整理、分析、挖掘业务数据,为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基于上述趋势,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IT系统建设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新时期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转型的必然要求。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系统呈现三大特点

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均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系统尚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突出表现在处理交易型业务以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对接方面。同时,由于近年来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较为迅速,业务模式经常发生变化,资产管理业务系统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升级甚至大范围改造。但由于系统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将业务模式、业务架构与系统研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促进资产管理业务系统建设有序开展。当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和系统架构。从整体来看,一般都有以下特点:

一是集资金募集、交易、风控、清算账务处理为一体的系统架构,全面驱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系统包括产品发行、投资组合管理、风险管控、综合管理等业务板块。产品发行系统能够实现资金的募集、管理,更加快速地响应投资者需求变化,并根据投资者偏好以及资金成本迅速地从不同渠道获取资金;投资组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金的投资运作,为投资者带来更高收益,同时还能有效防控风险,通过对不同类型投资组合风险收益的测算,使更大范围试算投资组合成为可能;风险管控系统能够实现对投资资产的选择,以及资产的风险识别、计量与控制。随着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对资产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予以关注,而风险管控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产管理业务账务清算管理、统计分析以及报表生成等功能,同时还可以高效系统地对资金的运作效率进行及时有效地计算、分析。

二是根据系统化建设要求进行组织架构的设置。大部分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都根据系统流程或者操作的有效性等角度设有产品研发或发行、资产配置、投资组合交易、风险内控、清算账务处理等部门,通过组织架构反映出系统架构。其中,产品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发行产品募集资金,并对产品进行存续期间的管理。例如根据监管要求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到期兑付等,这意味着产品部门将对产品销售系统予以维护和优化,从而实现业务发展与系统建设的有机结合;资产配置部门主要负责非标资产的寻找、组织和管理,包括接收分支机构上报的合格资产或者根据投资组合需求向分支机构发布非标资产需求信息,组织分支机构提供符合需求的资产,并确保其所提供资产的质量。目前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日益增长,非标资产从审批直至成为合格的可供交易资产需要一系列流程的配合,尤其对于分支机构较为分散的商业银行来说,通过系统实现对非标资产的审批,成为可供交易资产的全过程是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响应的关键;投资组合交易部门主要负责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收益需求偏好,通过资产配置部门以及外部市场配置相应的资产,并对满足条件的资产按事先约定的规则进行交易。同时,为了避免操作风险,需要将交易策略、规则嵌入到系统中,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提升投资组合交易的效率,同时避免人为干预的操作风险。

三是设计模块化、参数化、开放式的系统架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系统大部分主要从渠道类(产品端、资金募集)、业务类(投资组合、选择资产)和管理类(清算账务处理、风险内控、数据分析等)三个方面进行开发和构建,渠道类是指销售系统,将产品部门设计的产品销售给投资者,或根据投资者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其需求的产品;业务类主要是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投资组合交易系统,主要功能为实现产品投资资产的审批、交易及日常管理等;管理类是指业务全流程的清算账务处理以及数据汇总、整理、分析等。由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仍然处于不断创新的阶段,产品创新速度快,资产管理业务系统只有建立在较为开放的框架下,才能适应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发展的需求。因此模块化、参数化、开放性是保证资产管理业务系统持续有效的重要保证,当投资者需求发生变化,商业银行只需针对资产管理业务系统的部分模块或者部分参数进行调整优化就可以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

目前,各行的资产管理系统既有自主开发,也有与外部IT机构合作建立的。资产管理系统应根据需要与本币交易系统、托管系统、估值清算系统和销售系统进行对接。资产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是核心业务系统模块化,同时通过相互之间的对接或者与外部系统的对接,如托管系统、中债系统等,实现资产管理平台的不断完善与拓展。模块化能够促进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同时也能避免“噪声”信息的干扰;而参数化能够有效适合业务发展变化及创新的需要;开放式则能够与外部系统有效互通互联,最大限度地调用现有资源。

构思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系统建设创新

目前,国内主要的商业银行均已初步构建了总行资产管理部(投资银行部)为主,理财业务与各资产管理类子公司的信托、基金、保险业务相辅相成的大资产管理架构。从业务发展情况来看,经过多年发展,各家商业银行已初步形成了以理财为代表,资产管理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业务范围覆盖了投资理财、债务融资、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产业基金、财富管理、资产证券化等多个领域,基本形成了债券承销、资产管理、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四大业务板块。

资产管理作为整个商业银行重要战略性转型业务,其系统建设与流程再造应放在行业标准化及系统建设的全局中统筹考虑,既要考虑顺应资产管理普惠化、全球化、交易化、个性化的趋势,又要考虑其相对独立的性质和风险隔离的要求,此外还要考虑与其他业务的协同联动等。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应明确定位,通过提升资产交易、风险管理、资金募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全面推进资产、产品(负债)、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打造以资产和产品为基础、以清算账务处理与风险防控为保障、以交易管理为核心竞争力的转型时期资产管理业务“五位一体”新框架。

从系统建设来看,要着力打通产品(负债)渠道,扩大投资交易范围,实现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和清算账务处理等要求,达到现有业务向交易型业务转型的目的,主要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在产品(负债)方面主要建立并持续优化产品销售系统,在全市场进行资金的搜索,并通过不同渠道(行内渠道和行外渠道)收集市场上已有的资金需求,最终实现低成本吸收资金。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产品端业务与外部机构以及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根据客户财务状况和风险偏好以及个性化需求,向其直接推送相关的资产管理产品。

第二,引入“资管投行”的理念,使现有业务模式通过系统建设向交易型业务方向转变,达到主动负债的目的。通过系统平台对资产与产品(负债)进行撮合,完成最终投资组合交易,并以单个SPV为基础,对投资组合进行绩效考核。同时,实现资金流、资产流、信息流的电子化管理;实现前台交易、中台风控、后台清算账务处理的无缝衔接。

第三,打造资产管理业务的支持保障系统,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和清算账务处理系统。其中,风险管理系统体现为对业务运行中的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理;通过设定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相关参数指标,达到单个产品动态预警的目的,以实现风险监测机控化的要求,达到业务发展过程中全面风险管理的目的。清算账务系统处理建立在完善的账务处理及估值制度的基础上,使得单个产品作为单独SPV建账,做到资产、产品一一对应,并能实现资产管理业务日报、月报、季报、年度报表自动生成的要求,达到便于业务管理以及满足监管要求的目的。

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5年第5期。


来源() 作者()

泰和集团(www.nightatthefa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