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的弘扬,与文化产业的壮大发展息息相关。那么,究竟该怎样在传承中创新?面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鸿沟,传统工艺究竟该何去何从?
“传统工艺走产业化道路,一定要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主攻方向。”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陶涛认为,日新月异的现代工艺和基于时尚的审美情趣,对传统工艺从选料到制作等一系列流程,都形成了极大冲击,如果还一味沉浸在传统中来走产业化道路,难度可想而知。她认为,当下最佳出路是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审美趣味、百姓消费需求相结合,形成同步。
无疑,很多传统文化企业也意识到创新这一关键点,然而困难在于如何具体实施。
“传统工艺特色不突出、产业化道路艰难,目前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原创性的创意,始终在低层次模仿中挣扎,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名片。”河北竹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苗秀芬认为,目前很多文化企业投入到宣传、销售领域的力量太多,而忽略了对创意的要求,一旦创意不够,低劣的模仿、同质化产品就会大量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哪怕质量再好,也会湮没在海量雷同作品中。所以,你一定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精,把努力提升文化创意当作一场持久战来打。”
新兴文化业态:如何提升科技含量,让文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化学元素周期表呈现在眼前,手指在空气中轻点便能了解某一具体元素;利用专门的手机APP扫描解码,3D打印设备就可以将课本里的图像打印出来;音乐旋律跃然纸上,跳动的音符可以用手指直接操控……
这不是未来场景,而是现实。本届文博会,给人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高科技的应用。新技术已给文化产品插上了腾飞之翼,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尤其VR(虚拟现实)设备、AR(增强现实)设备等,不仅寻到了无限商机,更让观众获得了非凡体验。
众多参展作品中,广东展馆的“南海一号”VR场景漫游项目尤为吸引人。
“我现在站在‘南海一号’木质古沉船上,拿起了一件南宋瓷器……”在广东展馆“南海一号”VR场景漫游项目展区,记者戴上特制的VR设备,瞬间“穿越”到了古沉船“南海一号”上——这艘南宋时期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距今800多年,目前正处于考古研究的后期阶段。记者眼前是蔚蓝的大海,旁边便是沉船上的文物,用手可以轻轻拿起“文物”,关于它的文字介绍也会同步出现在眼前。
据该项目产品经理韦伟介绍,这一产品除了应用于娱乐,还能为危险器械操作、电力系统培训、博物馆文物知识介绍等提供服务。“戴上VR头盔,你便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去任何想体验的地方。而对半岛平台,(中国)官方网站来说,这对核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韦伟告诉记者,高新科技文化产品,创意开发必不可少,但起决定作用的依然是技术创新。没有先进的技术,创意永远无法得到最完美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