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产销量下滑、个别企业发展遇到困境、市场竞争加剧等现象,折射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进入一个调整阶段。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规模居世界前列,但依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10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在沪举行的第83届国际电工委员会大会开幕式致贺信时指出,当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人类共同目标,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等深度融合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和应用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加强标准领域国际合作。这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方向、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其中提到的标准化问题,正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之一。加强标准化建设,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标准化对于产业发展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销量名列世界前茅,不仅是集聚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成为全球产业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由此也带来了标准化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的问题。应该说,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是推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和保证安全可靠的技术保证,是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成果的桥梁。新能源汽车作为技术密集、涉及面广、事关生命安全的特殊产品,更需要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建立及完善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保证产品制造的一致性、质量的稳定性、使用周期的可靠性,以标准为依据消除新能源汽车的种种“焦虑”,从而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标准化现存的问题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拦路虎”。应该说,这些年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标准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已发布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现行有效标准100多项,初步建成了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但由于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现有的标准体系还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标准不完善导致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亟需优化标准体系。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的便捷性提出更高要求,而标准缺失、不完善可能会导致部分产品在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存在隐患;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对基础设施依赖度很高,同样需要完整的、统一的、可操作的标准体系。可以说,在体系建设层面,相关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已成为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亟需从技术、零部件、生产工艺、整车制造、质量标准、售后服务等方面建立、完善标准体系,补齐短板。在统筹规划层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化工作仍面临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标准体系建设滞后、标准化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标准化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为此,必须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信息服务体系,重视标准的制定、完善工作,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标准体系。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泰和集团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397号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