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一直将煤炭视作能源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以期通过丰富的煤炭资源,弥补我国缺油少气的能源禀赋。数据显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所占比约70%左右,高居全球首位,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平均只有21%左右。煤炭的大规模使用,造成了大量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让中国成为了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然而,大规模的煤炭使用,并不能改善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现状。2019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继续增长,分别达到70.8%和43%。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国家重要的战备储存能源,过高的对外依存度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特别是在今年,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国际贸易局势复杂多变、扑朔迷离,给我国现有的能源供应格局带来更多挑战。
在能源供应安全和环境问题的双重压力下,我国能源结构亟待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而这场创新变革中,最活跃的领域毫无疑问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已通过出台政策法规,将能源技术作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突破口。
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箭在弦上。
01 储能技术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基础
早在2017年,国家就开始推动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当时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要求,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力争达到50%。但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04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7.9%,仅比2018年提高了1.2%,增速较为缓慢。
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明显间歇性,特别是光伏和风电等,受气候季节影响明显,造成其波动性远超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对电网调峰填补的要求非常高,并网消纳问题长期存在。
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并网消纳问题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西藏、云南、青海和四川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占全社会用电比重已经超过80%。但是,由于西部地区整体用电量相与东部地区有明显差距,所以即便未来占比能够达到100%,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进一步攀升,全部依靠本地消纳也并不现实。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储能。通过集中式氢储能与分布式电池储能相结合,可以灵活调峰填补,弥补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区域经济差异性等弊端,推动可再生能发电大规模接入。
此外,之所以要强调储能的重要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平价”上网近在咫尺,未来还会进一步降低,储能成本将会占更高的比例。因此,储能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泰和集团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397号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